桌面處理器終于到來 酷睿i912900K首發(fā)評測

來源:快科技

前言:6年磨一劍 “10nm”桌面處理器終于到來

不知道期盼了多少年!如果從2017年的第5代酷睿Broadwell處理器算起,14nm工藝Intel整整堅持使用了6年。

6年的時間,處理器領(lǐng)域早已是滄海桑田。

癡迷于頻率提升是Intel堅持14nm制程工藝的原因之一!今年3月份才發(fā)布的i9-11900K更是達到了5.1GHz的恐怖全核頻率,雖然如愿從銳龍9 5900X手中奪回了最強游戲處理器的稱號,但超高功耗也再一次刷新了消費者的認知。當然,散熱器廠商是很開心的!

其實誰都知道,想要降低處理器功耗,拋棄14nm制程工藝、采用更先進的10nm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。

雖然晚了很多年,但是桌面端的10nm制程工藝終于還是來了!

10月28日,Intel第12代酷睿Alder Lake處理器正式發(fā)布。這是第一款采用Intel 7制程工藝的桌面處理器,第11代i9-11900K處理器也就此終結(jié)了其短暫的一生。

P.s. Intel 7制程工藝也就是Intel 10nm Enhanced SuperFin,Intel將10nm制程工藝換了一種說法。

Alder Lake處理器首次在主流領(lǐng)域采用了混合架構(gòu)設(shè)計,比如i9-12900K擁有8個能核(P核) + 8個能效核(E核)。

不過Intel特意強調(diào),即便是E核,其IPC能也不會弱于第十代酷睿處理器。

需要注意的是,P核支持超線程,E核則不支持,比如說i9-12900K 8個P核、8個E核,線程總數(shù)是24個。

Intel 7制程工藝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塞入更多的晶體管,這也讓Alder Lake處理器擁有了更多的緩存。

Alder Lake處理器的P核每個核心擁有獨立的1.5MB二級緩存,相比之下10代酷睿每核只有0.25MB、11代酷睿每核也就0.5MB。

E核每四個核心一組,共享2MB二級緩存,合計最多4MB。

所有P核、E核共享三級緩存,最多容量30MB,對比11代的16MB幾乎翻了一番。

二級緩存和三級緩存容量的大幅度提升,奠定了Alder Lake處理器IPC飛躍提升的基礎(chǔ)。

此外,第12代Alder Lake酷睿處理器同時整合了DDR4與DDR5內(nèi)存控制器,可以支持DDR5-4800、DDR4-3200內(nèi)存。

CPU 的 PCIe 通道也升級至 PCIe 5.0,帶寬相比 PCIe 4.0 再次翻倍。除了顯卡的 PCIe 5.0 x16,同時也提供了4條PCIe通道給 M.2 接口,共計 20 條 PCIe。

具體型號方面,目前首發(fā)上市的是6款解鎖版處理器,i9、i7、i5各2款。

其中,旗艦型號是i9-12900K、12900KF,8P + 8E共16個核心、24線程、14MB二級緩存和30MB三級緩存。

頻率方面,雖然沒有達到i9-11900K的高度,但也不差多少。i9-12900K的P和最高加速頻率可以達到5.2GHz、全核頻率4.9GHz、基礎(chǔ)頻率3.6GHz。E核最高加速頻率3.9GHz、全核頻率3.7GHz、基礎(chǔ)頻率5.4GHz。

i7-12700K、i7-12700KF砍掉了4個E核, 8P+4E 設(shè)計共計12核心20線程,集成12MB二級緩存、25MB三級緩存。

i5-12600K、i5-12600KF面向主流用戶,6P+4E 10核心16線程,集成9.5MB二級緩存、20MB三級緩存。

在頻率方面,P核基礎(chǔ)頻率3.7GHz,加速頻率4.9GHz,全核頻率4.5GHz。E核的基礎(chǔ)頻率2.8GHz、加速頻率3.7GHz,全核頻率

Alder Lake處理器的核顯也做了一些提升,3款K型號集成了UHD 770 GPU,內(nèi)置32組EU單元。

標簽: 桌面處理器 酷睿i9 12900K 首發(fā)評測

推薦

財富更多》

動態(tài)更多》

熱點